淮河晨刊記者從蚌埠博物館了解到,日前蚌埠市雙墩遺址榮膺“100個享譽全國的安徽品牌”稱號。
據蚌埠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,蚌埠雙墩遺址1985年發現,到1992年先后進行了三次發掘,出土大量陶片、殘陶器,以及一定數量的石器、石料、骨角器、蚌器等。2013年,雙墩遺址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其中,著名的陶塑紋面人頭像,一經出土就在考古界引起轟動,被認為是“紋面、雕題”的最早例證。現展陳于蚌埠市博物館,歷經7000余年,仍閃現折射出古代先民的智慧。除了陶塑紋面人頭像這一標志性的遺存,雙墩遺址三次發掘出土了600余件刻劃符號。這些內容豐富、結構復雜的刻劃符號,使雙墩遺址形成了獨特而新穎的文化面貌,因而被命名為“雙墩文化”。
“我們期待更多的文化品牌為大眾所熟知、了解,走出地域、面向社會,向更多的人展示文化發展路徑、講述文化發展歷史、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。”該負責人表示。
新聞鏈接
[url=]雙墩遺址[/url]位于安徽省[url=]蚌埠[/url]市[url=]淮上區[/url][url=]小蚌埠鎮[/url]雙墩村北。“[url=]雙墩文化[/url]”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石器、骨角器、蚌器、紅燒土塊建筑遺存、動物骨骼,以及螺蚌殼等,種類繁多,既有生產工具、生活用具,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。
經過專業考古工作者的論證,證實了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。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,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。
[url=]雙墩刻符[/url]可以說是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,對于中國文字乃至整個人類文字起源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“雙墩文化的發現,填補了淮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,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和中國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。”專家們認為,這一研究成果表明,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區已顯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,淮河流域與黃河、長江流域同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。
為了更好地保護雙墩遺址,展現蚌埠市的歷史人文厚度,蚌埠市以雙墩遺址為主體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。規劃面積核心區面積約25萬平方米,規劃后,遺址公園將分為:考古核心區域現場展示區、出土文物展示區、考古體驗區、休閑游憩區和商業服務區等,屆時將遺址周邊的漢墓群、漢代拓城城隍廟、漢代古井、明清老街、清代牌坊、懷遠大將軍姚啟泰墓等連成一片,建成為以保護文物、弘揚文化、傳承文明、改善人居為主旨的遺址公園。
蚌埠的文化源遠流長
轉發出去讓給更多的人
了解我們的家鄉!